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四十六章 谋夺东三省
第(3/3)页
卫的护卫下回宫了,最近令他烦心的事情太多了。
关外,察哈尔都统府。
“大帅,载涛率领北洋第一镇,已经从京城出发朝着大境门而来。预计三日内兵临城下。”张家口都统府作战室内,张辉向文昊介绍道。
“嗯,目前守卫大境门的我方,兵力有多少,可有把握击退载涛率领的第一镇。”
文昊没有问东问西,直接了当的问道。
“大帅,现在大直门有我军第一旅一团2000多人驻守,外加新组建的警察部队共计5000多人。
以我对北洋第一镇的了解,短时间内是无法对我军造成实质性的威胁,”张辉充满信心道。
至于北洋六镇的编制,每个镇大概是1.25万人,下辖2个步兵协,每个步兵协下辖两个步兵标,一个标下辖3个营,一个营下辖4个队。一个队下辖了3个排,一个排下辖3个棚。棚是最低级的编制,一个棚只有14名官兵。
虽然第一镇兵力是我军2.5倍,但我军有大境门可以据险而守。并且枪支弹药齐全,出城作战可能不敌第一镇,只是防守大境门绰绰有余。
另外以一师三团为基础,组建了三个师的兵力,2师,3师,4师共计3万多人趁清庭主力被吸引在武昌,大境门等地,东北三省兵力空虚,已经和反清武装刘建封秘密取的联系。
原本历史上1911年10月10日,武昌起义爆发,全国风起云涌,东北人心激动,刘建封得知消息后,立即在吉林长白山安图宣告成立了“大同共和国”,并通告中外。
他满怀激情,引吭高歌:“桐叶一落天下秋,梅花一放天下春。试问秋兴共多少,毕竟不如看花人。”他同时还为自已改名为“大同”,给三个孙子各取名为“平民”、“平权”、“平等”,以示自己矢志革命,创建大同世界的政治抱负。刘建封的“大同共和国”。
刘建封的“大同共和国”刚刚成立不久,惊慌失措的东北总督赵尔巽即带兵前来征剿。
他沉着冷静应对,屯兵于安图西北的牧丹岭,与前来征剿的清军摆开阵势。
他在书中写道:“逐寇白山陲,我军酣战时。半天大风起,犹闻征马嘶。鼓鼙声未歇,血带雪花飞。”
英勇的义军以逸带劳,以一当十,一举把清军赶出了牧丹岭。刘建封看到当时的东北大地,各处起义相继爆发,决定乘胜追击,直指奉天。
他在诗中云:“边塞多壮士,秋高战马肥。讽讽西风急,仓皇羽檄弛。带甲满天地,忙著我征衣。铁骑渡辽沈,衔枚尽熊罴。”但终因孤军无援,寡不敌众,被赵尔巽从郑家屯调来的张作霖部分而击败。义军被击败后,刘建封率部转干山道义学后出走日本,“大同共和国”终于流产。
由于文昊知道历史大势,所以便提前进行秘密联系,并支援他1000支东北军工厂生产的“1911型步枪”和十万发子弹(仿制莫干辛纳步枪)。
让他推迟发动时间,等文昊援军秘密进入东北后,再一起发动革命,击败东三省总督的军队,进而威逼山海关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kenwen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