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八章 闹剧般的“皇族内阁”_异时空之中华崛起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三十八章 闹剧般的“皇族内阁”

第(3/3)页

罗)、溥伦(满宗室)、盛宣怀(汉)、寿耆(满宗室)任各部大臣。

  以上总理、协理及各大臣十三人中,满族九人,而九名中属亲王、宗室、觉罗的所谓“皇族”又占七人。因此它实际上是一个“皇族内阁”。

  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因此进一步集中到皇族手中。这就暴露了“预备立宪”的骗局,引起了军阀、官员和代表资产阶级上层的立宪派的普遍不满。各省谘议局议长、付议长相继赴京召开第二次联合会,推谭延闿为主席,上书力争,说“以皇族组织内阁,不合君主立宪国公例,请另简大员,组织内阁”。清政府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。各省谘议局联合发表《宣告全国书》说:“希望绝矣”。立宪派的活动破产,离开了清政府,满洲贵族成了名符其实的孤家寡人。

  既然成立了“内阁”,虽然名义上权利由皇帝移交给内阁,其实并没有改变其本质。原本权利就不在那个才几岁的孩子手里,就这这些人手里掌握着。

  既然成了内阁,总要做些事情吧,不管是要保住大清江山也罢,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,身家性命也罢。如果一成不变,在一次次的革命中,早晚还是要倒下。

  要想做事情,那就离不开钱,现在朝廷一点钱都没有,于是有些人便开始便把眼睛盯上了铁路。

  1911年6月1日,为了偿还在上海橡胶股票风暴中向列强的借款。邮传部尚书盛宣怀,督办大臣端方联名向川督王人文发出“歌电”,告以度支部决定的川汉铁路股款处理办法:对公司已用之款和公司现存之款,由政府一律换发给国家铁路股票,概不退还现款。

  如川人定要筹还现款,则必借洋债,并将以川省财政收入作抵。此电明示,不许川省股东保本退款,而只允换发铁路股票,即政府不但收路,而且夺款。邓孝可原认为“政府接收路,并非接收款”,至此方知政府款路皆收。

  王人文收电后,知此电一宣,全省必大乱,于是竟压下不宣。盛宣怀、端方又径电川汉铁路公司驻宜昌总理李稷勋,询问是否见到“歌电”,李即致电成都总公司索阅,总公司转询督署。

  王人文便只得抄示公司,电文公开,全省舆论大哗。同时,端方、盛宣怀等又迭催王人文派员清查铁路公司各地帐目,以便接收,查帐员遭拒……。

  1911年6月,川汉铁路股东在成都组织了保路同志会,各府州县纷纷响应,成立保路分会,参加人数达数十万人,从此拉开了轰轰烈烈保路运动。

  9月,四川总督赵尔丰枪杀请愿群众数十人,造成流血大惨案,保路运动发展为武装起义。不久,湖北爆发了武装起义,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。

  保路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,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,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kenwen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