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四章 争权夺利_异时空之中华崛起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四十四章 争权夺利

第(3/3)页

分府以文学社为主体,完全掌握在革命党人手里。在武汉保卫战中,它作出过贡献。但是,它有些自行其是的做法也加深了和武昌军政府之间的矛盾。

  在汉阳,也建立了革命政权,由日知会员、李亚东为领导者。

  黎元洪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。

  黎元洪在汉口、汉阳光复,各国领事宣布“中立”,才宣告就职。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成立后,先后推选黎为中央军政府大都督、副元帅、大元帅。

  宣统三年(1911年)10月13日召开的军事会议上,黎元洪就发表了任职以来的首次演说,分析指出当前革命的形势和面临的任务。

  指出革命军起义,是推倒清朝,恢复汉族的统治,是废除专制,建立共和的开始。并同意就任大都督之职。

  武昌起义爆发后,清军加大了湖北的作战力量,除湖北提督张彪率部继续驻扎汉阳外,还派出冯国璋率领的陆军、萨镇冰率领的海军抵达汉口作战。

  刚刚履任都督所面临的压力和考验也是双重的。

  内部的压力主要是军政府权力分配问题,这也是黎元洪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最为棘手的政治问题。

  一方面是内部的权力之争,另一方面是外部强大的军事压力。

  10月28日,同盟会领导人黄兴、宋教仁、田桐等人抵达武汉支援。黄兴为众望所归的、敢上前线冲锋陷阵的统帅,他的到来给革命军的士气打了一针强心剂。

  黎元洪委任黄兴为湖北革命军战时总司令,所有湖北军队和外省开赴湖北的援军悉归其节制调遣。

  但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,汉口、汉阳相继失陷,革命党人不得不退守武昌以图自救,武汉保卫战进行得非常惨烈。

  与此同时,全国的革命形势的发展却十分有利。革命形势的变化拉开了南北议和的序幕。

  10月到11月之交,袁世凯嘱意曾任湖北新军管带、时为袁府幕僚和湖北籍道员的刘承恩,先后三次向黎元洪致函提出,南北战事应趁清廷下罪己诏悔过的机会暂且和平了结。

  对此,湖北军政府商议了权宜一时之计,即主张利用袁世凯反戈,只要袁世凯不反对革命,即推戴袁世凯为大总统。

  袁世凯认为革命党人虽居心叵测,但和平解决之意已明,遂继续边剿边抚、边打边拉来斡旋。

  11月10日,在黎元洪发出通电请独立各省组织临时中央政府以一军权的同日,袁世凯派出全权代表刘承恩、海军正参领蔡廷干携其手书到武昌都督府与革命军议和。

  并向湖北方面提出:如能承认君主立宪,两军立刻息战。否则仍以武力解决。湖北军政府则向袁世凯提出如果能顺从民意,则同意袁世凯的条件。

  不然,即使国家和人民受涂炭之祸,也不能屈从袁世凯。黎元洪虽然同意议和,但对袁世凯提出的君主立宪的条件严词拒绝,坚持以建立共和作为议和的根本条件。”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kenwen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